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ag百家了丛c77典tv > 新闻动态 > 蒋介石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中重用的“三才将”:庸才是杜聿明,蠢材和奴才是谁?他们做了啥?
蒋介石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中重用的“三才将”:庸才是杜聿明,蠢材和奴才是谁?他们做了啥?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1:54 点击次数:75
老蒋在辽沈、淮海两大战役中重用的“三才将”,按照叶立三在《特赦1959》中的悲叹,指的是庸才、蠢材和奴才。其中,庸才已被普遍认为是曾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、东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、徐州“剿总”副总司令长官兼前进指挥部主任的杜聿明。蠢材和奴才究竟是谁,他们在这两大战役中又做了些什么,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。
庸才:杜聿明
杜聿明,作为黄埔一期中的佼佼者,曾一度是老蒋寄予厚望的将领。在解放战争初期,他担任国民党在东北的最高军政长官,虽然初期取得了几场小胜仗,但随着战事的推进,他的身体垮了,而战局也愈发不利。在辽沈战役中,杜聿明的指挥乏善可陈,战术死板,只知死攻,未能有效应对解放军的灵活战术。当淮海战场告急时,老蒋又将他派去“救火”,辅佐刘峙“经略中原”。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场的态势已十分不乐观,杜聿明虽然以副职代行最高指挥权,但难以力挽狂澜。最终,在淮海战役中,杜聿明被包围,突围无望,最终当了俘虏。
展开剩余74%杜聿明的失败,不仅在于其战术上的僵化,更在于他对时局的判断和对部下的管理。他试图“大换血”,弄得人心惶惶,兵无战心,将无斗志。在淮海战役中,他甚至对邱清泉的骄横听之任之,导致黄百韬和黄维被全歼时,他派不出得力的援兵。因此,尽管杜聿明是否完全是庸才可能有争议,但他在辽沈、淮海两战中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。
蠢材:刘峙
如果说杜聿明是庸才,那么刘峙则无疑是蠢材。刘峙是蒋校长的正宗嫡系,但自从抗战全面爆发后,他就没有任何战绩,被时人戏称为“猪将军”。在淮海战役中,刘峙担任徐州“剿总”总司令,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,因为徐州是南京的门户。刘峙的指挥无能却是众所周知的。他惊慌失措,大吹大擂,对局势的判断屡屡失误。
在淮海战役中,刘峙的一再犯错,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。例如,在何基沣、张克侠起义后,徐州北线大门洞开。刘峙担心山东兵团直接攻击徐州威胁自身安全,于是下令李弥兵团火速回防徐州。这一决策使得解放军以极小的代价拿下曹八集、大许家这两个要点,堵住了黄百韬兵团逃回徐州的道路,使其不得不困守碾庄直至全军覆灭。更愚蠢的是,刘峙还把原先驻防宿县(今宿州)的孙元良兵团调回徐州,造成宿县兵力薄弱,难以防守。结果中原野战军顺利攻占宿县,切断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铁路线,把国民党军分割成两个难以协调的部分。
刘峙的无能不仅体现在战术上,更体现在他对部下的管理和对局势的判断上。他谎报军情,阳奉阴违,对蒋介石的命令也是敷衍了事。这样的将领,是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奴才:陈诚
奴才有一个特性,那就是对主子恭顺,对地位比他低的嚣张。在国民党将领中,陈诚恰好具备这个特性。他对老蒋百依百顺,对部下则整治得无所不用其极。在辽沈战役和中原之战中,蒋军将领纷纷指责陈诚是奴才,甚至在军事会议上哄堂大叫“杀陈诚以谢天下”。
陈诚在东北的作为更是令人不齿。他接替了熊式辉的东北行辕主任职务后,独揽东北党军政大权,撤换四平街守将陈明仁,使东北将领都很寒心。这一举动不仅寒了东北将领的心,也间接导致了陈明仁在湖南起义。在淮海战役中,虽然陈诚没有直接参与指挥,但他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已经为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埋下了伏笔。
陈诚的奴才本性不仅体现在对老蒋的恭顺上,更体现在他对部下的整治上。他对部下的要求极为苛刻,甚至到了残忍的地步。这样的将领,不仅无法赢得部下的信任和尊重,更无法有效地指挥作战。因此,在辽沈、淮海两大战役中,陈诚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指挥,但他的奴才本性却对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老蒋在辽沈、淮海两大战役中重用的“三才将”——庸才杜聿明、蠢材刘峙和奴才陈诚——他们的作为对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杜聿明的战术僵化、刘峙的指挥无能、陈诚的奴才本性共同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在两大战役中的溃败。
发布于:重庆市上一篇:没有了

